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课程思政>>正文 |
中共河南科技大学
委员会文件
河科大发〔2019〕12号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功能,切实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专业课程与综合素质课的育人效用,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开发一批具有我校乃至河洛文化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建设思路
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机制,挖掘思政课以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先支持建设一批专业示范课程和综合素养培育课程。加强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培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支撑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
四、主要任务
(一)理论先行,开展“课程思政”学习活动
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讨论活动。一是学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由党委宣传部牵头,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培训学院党政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教学种子团队和专业教师;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二是学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结合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研讨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专题讨论,围绕“如何理解课程思政”、”怎么将思政与专业课有机结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切实通过研讨,开阔广大教师课程建设思路;三是以教研室单位,利用教研活动时机,组织专业教师共同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
(二)深化教改,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深入思政教育第一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外相关专业人士等多种师资人才,建立符合改革要求的新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最佳德育效果。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主渠道功能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知信行合一为导向,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河洛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推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在继续利用好我校网上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一线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在未来3年中,争取将思政理论课4门课全面加入网络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科建设,从而引领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通过提升科研能力推动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学校文化,不断建设、凝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方式,逐步实行中班上课、专题报告与小班研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与题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
2.探索通识课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不断创新育人手段
挖掘通识与专业课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识课和专业课。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3.发挥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优势,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的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将洛阳周边红色景点纳入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现场教学,在学生在实地接受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礼。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三)强化培训,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
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按照习主席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邀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方面有序安排教师外出研修、考察、访学、挂职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执教能力。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年底评出50名校级思政课名师。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遴选管理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内政工干部、辅导员、离退休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量等相关待遇上予以优先保障。
2.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政素养
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和教学校领导任副组长,党办、校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学院(系、部)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院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领导和组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二)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互相协同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研究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各学院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对相应课程予以大力支持。
(三)加强考核评估。健全思政课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各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各学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标准,形成课程思政试点的经验做法。校改革领导小组须加强对学院的专项督查,查漏补缺,督促整改。
(四)加强典范宣传。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故事赋予改革参与者创新进取的源动力。针对相关教学典范,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切实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改革总方针落到实处。
中共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2019年5月21日
中共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5月21日印